朱國華 ,男,漢族,生于1964年5月,江蘇如皋人。1982年考入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。1986年7月畢業,同年任教于東南大學。1997年4月受聘為副教授。1998年春,以同等學力考入南京大學中文系,師從趙憲章教授門下攻讀文藝學博士學位,2000年底畢業,并獲得博士學位。博士論文題目為:《文學與權力:文學合法性的批判性考察》。2001年8月,赴復旦在朱立元教授指導下做博士后研究。曾到美國杜克大學訪學一年,目前為華東師大中文系主任,《文藝理論研究》副主編。
研究方向:文藝美學
獲得基金資助:
2002 年,布迪厄社會學詩學研究,中國博士后基金。
2003 年,布迪厄美學研究,上海市社會科學基金。
專著:
權力的文化邏輯:圖繪布迪厄,上海三聯書店, 2004 年版。
《文學與權力:文學合法性的批判性考察》?上海:華東師大出版社?2006年。
譯文:
布迪厄:《海德格爾的政治存在論》?上海學林出版社?待出版。
《形式》?載《西方大觀念》?華夏出版社?待出版。
華康德:《實地運用布迪厄》?《文化研究》?2003年?第4輯?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。
布迪厄:《攝影的社會定義》?《視覺文化研究讀本》?2003年?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。
布迪厄:《純粹美學的社會條件》?《民族藝術》?2002年第3期。
羅戈沃特:《視覺文化研究》?《文化研究》?2002年?第三輯?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。
發表論文:
《試比較張承志和艾特瑪特夫的美學追求》,《批評家》, 1986年第2期。
《論學院文化的特征和功能》,《當代青年研究》, 1990年第1期。
《〈紅樓夢〉與〈百年孤獨〉》,載《比較文學三百題》上海文藝出版社, 1990年版。
《〈莫斯科不相信眼淚〉與中國當代愛情觀》,同上。
《別一種媚俗:〈文化苦旅〉論》,《當代作家評論》, 1995年第2期。
《文藝學:另一種可能的思路》,《藝術學研究》, 1995年第1期。
《試論中國古典文學女追男現象》,《南京師范大學學報》, 1995年第2期。
《潤筆考論》,《東南文化》, 1996年第4期。
《雅俗文學的概念區分》,《文藝理論研究》, 1996年第4期。
《文學批評參照系之再思考》,《江海學刊》, 1996年第6期。
《略論對問體》,《東南大學社會科學論壇》, 1996年第1期。
《林語堂幽默觀新探》,《海外華文文學研究》, 1996年第3期。
《試論景觀美學的特征》,《美學與藝術學研究》, 1996年第2期。
《潤筆瑣談》,《文史知識》, 1997年第1期。
《關于金庸研究的一點思考》,《文藝評論》, 1997年第3期。
《略論通俗文學的批評策略》,《文藝研究》, 1997年第6期。
《蔡邕的悲劇》,《讀書》, 1998年第4期。
《蒙著紅布的吶喊:接近崔健》,《東南大學學報》, 1999年第2期。
《藝術終結之后的藝術可能》,《文藝爭鳴》, 1999年第4期。
《白樓人:被統治的統治者?》,《當代作家評論》, 1999年第6期。